夏季养生先养“心”
四季中夏属火,火气通于心,再加上气候炎热,汗液外泄,所以在天气炎热的时候,人们心里会有莫名的烦躁感,这就是气温过高导致心火过旺所致,也就是“心主神明”的表现。吉林市鹿王制药。
2021.06.03
四季中夏属火,火气通于心,再加上气候炎热,汗液外泄,所以在天气炎热的时候,人们心里会有莫名的烦躁感,这就是气温过高导致心火过旺所致,也就是“心主神明”的表现。中医所说的“心”,除了心脏外,还包括心理因素。情绪乃一身之主,心静才能气顺,气顺才能健身。
进入夏季以后,人们要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,晚上睡觉相对晚些,以顺应阴气的不足;早上应早点起床,以顺应阳气的充盈。入夏后应养成午睡的习惯,午睡时间因人而异,一般以半小时为宜,以保证当天精神状态饱满。
入夏以后气温渐升,易出汗,汗为心之液,若此时再剧烈运动,容易造成机体缺水。因此应该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;运动时间不宜过长,让身体慢慢适应炎热的天气;不宜出汗过多,并在运动后适当饮温水,补充体液。运动时要尽量避免高温时段,因此晨练是不错的选择。中医养生中讲究“冬藏夏放”,也就是说冬季要注意营养和能量的积累,而夏季就要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。早睡早起,加强锻炼,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华,推动血液循环,增强新陈代谢功能,增强自身免疫力。
在饮食上,夏季阳气上升,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,食欲也会有所下降。宜采取“增酸减苦、补肾助肝、调养胃气”的原则,忌食生冷、煎炸油腻等食品,以易消化、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。建议多喝牛奶,多吃豆制品、瘦肉等,既能补充营养,又可起到强心的作用。
除了饮食养生外,夏季贵在养神。天气转热,人的心神易受到扰动,出现心神不宁,因此人们要格外重视精神的调养,加强对心脏的保养。夏季养生莫若养性,所谓“心静自然凉”。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,避免心火内生,不仅有利于改善血管功能,还能协调人体各脏器,使其保持正常状态,这对夏季养生极为重要。
中医认为:“暑易伤心”。值此时节,自然界阳气渐长、阴气渐弱,相对人体脏腑来说,肝气渐弱,心气渐强。因此,夏季养生要以“养心”为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