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立秋过后,谨记“三防”
中医认为,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立秋正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吉林市鹿王制药。
2021.09.03
中医认为,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,立秋正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,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。虽然盛夏余威仍在,湿热尚未消退,但秋燥渐起,昼夜温差大,体质虚弱的人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。因此比起“贴秋膘”,更应该“防秋燥”。
防暑
立秋后,昼夜温差变大,白天仍然比较热。虽有凉风时至,但天气变化无常,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,天气也逐渐由潮热转向干热,往往要延续到9月中旬,真正凉爽之秋才会到来。因此,立秋后防暑降温要继续,不能有丝毫懈怠。应当保证充足睡眠,注意补充水分,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小心中暑。
防燥
秋季虽然气候凉爽,但是空气中的水分散发速度变快,空气会变得干燥起来,通常人们会不同程度的感觉到口干舌燥、鼻涩咽痛、皮肤干枯、烦躁不安等。秋季防燥,要以养阴清燥为基本原则,注意多喝温热水,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,平时用嗓较多的人要保护好嗓子,尽量减少说话。
防着凉
初秋的夜晚,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,而太过贪凉易感受外邪,导致腹泻、头痛等,严重者还会出现脸色苍白、恶心呕吐、腹泻等症状表现。提醒大家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,不要贪凉,注重饮食卫生,情绪稳定,随时注意衣物的增减。